石咏不语,原来,在这时候雍正竟然已经在筹办军机处了。只是成立军机处便意味着天子将天下庶务总领于一身,将权力完全掌握在手中,这样目前已经存在的议政王会议基本就会被架空,再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比之历朝历代天子,雍正手中的皇权都将更加集中,相当于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但同时也要求必须是一位强势天子,才能将整个朝局都把持住。 待石咏回到朝中,才发现“军机处”尚且只是一个构想,雍正皇帝尚未付诸行动。而舒赫德最后也只是从都察院调了出来,到南书房做一个小小的笔帖式文员。这多少令石咏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是雍正对待政务的态度与过去没有半点差别,拿着石咏早先呈上来的小论文与大论文,在南书房将石咏拷问了半天。好赖石咏准备充分,基本上没有哪里卡壳的地方,但是雍正针对通商、海贸甚至倭患的种种细节询问,甚至冷不丁提起一个常人不易想到的点,也时常让石咏心惊不已,一场对答下来,背心的衣衫已经透了。 但雍正对于石咏的表现总体是意的,最终又问了问宁波新海关每岁能够增加多少关银收入。他自己心里就似有一把算盘,待石咏答后,雍正凭空想了想,点点头,放石咏离开。 石咏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正退下的时候,忽然被雍正叫住,对他说:“你弟弟一向对他师兄颇为尊敬,你也多看顾着他们两个些,不必在乎外头的风言风语。” 石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看顾着他们两个,皇帝这分明就是要他照顾一下年熙,偏又非得这样拐弯抹角地说出来。他赶紧领命。 雍正则终于长长叹了一口气,道:“贵妃一向最喜这个侄儿,如今贵妃病体绵难愈,年熙若是能好些,贵妃的心境也定能好些。” 石咏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早先他只是安排石喻去照顾年熙,如今他自己也算是在皇帝跟前“过了明路”的,这边一下衙,他就直接打马去了年羹尧之父年遐龄的住所。 眼下年家已经全部都从以前的一等公府搬了出来,搬到了年遐龄之昔年从娘家陪送过来的一间小宅里。年熙因为病得很重,所以独自住了一间小院子。年遐龄与年希尧每为他延医问药,但是年熙这里一点儿都不见好,反而渐渐有了不起之相。 石咏过来年家的时候,石喻也正在年熙这儿探视师兄。年熙已经一阵气急一阵气缓,说话也说不利落了。但见到石咏也赶了来,年熙心怀,但也只能断断续续地说:“茂行,……谢来看我,我这是,不中用了!” 石咏道:“看出来了!” 在一旁的石喻:…… 年熙也憋红了脸,登时一阵大咳。 早先石咏见到年熙之前,也确实是做好了劝一番的准备,可是此刻见年熙已经是这样一副神面貌,石咏心道:不行,得下猛药了。 石咏接着道:“世人都道年家不中用了,你是年家的一员,这样一副情形也在常理……”石喻在一旁拼命朝大哥使眼,石咏只做不知。 可怜这年熙,睁大了眼惊恐地望着石咏,已经被噎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要我说,这世上的人后记起年公,会记得他战功赫赫,兵法灵便,也会记得他恃功自傲,擅作威福,结营私,贪敛财富。可是他们说起年家的子孙,便会说这些子孙没有一个是无辜的,且个个都只是年公的附庸,否则年公膝下,怎么就没能出任何一个为人方正的子孙,立正了证明给世人看:年公只是一时错了,他的子孙后代,却还是有这能耐再站起来的。” 年熙听见,一时哽咽,泪水夺眶而出。在一旁的石喻好不容易意识到兄长原来是友军,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 “世人养儿育女,总是盼着他们的子女将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胜过他们自己一筹。确切地说,一旦孩子来到这世上,他们的生命便不再属于你,你没资格以你的喜好去摆布他们,左右他们的人生。你只能为他们做好一切准备,将来有一,他们说要展翅飞了,你便要大胆地送他们去飞。因为他们不属于你,他们有自己的人生!” 石咏看着面前这俩年轻人,年熙是因为久病的缘故,迟迟不曾成亲,而石喻已经成婚,但尚未造人成功。这俩在石咏眼里,便都只是半大的孩子。所以石咏口口声声,盼望自己说的一字一句他们能多少听进去些,多少能明白些,只消有一点点启发,打破一个心结,他这一番话,就不算白说。 “那么同样的,身为子女,你们也须明白,你们的人生不属于你们的生身父母,你们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石咏看着年熙,恨声说,“今皇上曾与我提了一句,说你姑姑病重,而你的消息,是你姑姑在病中唯一关切的消息——” 年熙闭上眼,仰卧在榻上,泪水肆意横。 “所以,我今只在这里问一句,年熙,你难道真的没有这个气儿,没有这个勇气么?哪怕是去尝试一回,看看你能不能熬过这个坎儿?” 年熙不敢睁眼,突然伸出双手,捂住面孔,似乎羞愧万分,泪水从他指中涌出来。石喻在一旁想说什么,被石咏比个手势,当下心领神会,便悄悄地出门,去收拾准备。 这时候年熙突然朝石咏伸出双手,哽咽地说了一句:“石大人……救命!” 石咏就在等他这一句,这些话既能发年熙的生机,足见这个年轻人的骨不算太差,心里也是有韧劲儿的,只是心思细腻而,容易多想,反倒没有石咏石喻他们这些线条的那么皮实。 于是石咏一伸手,要将年熙扶起来,就在此刻,他立时觉得不对。年熙是个比他还略高那么一点儿的成年人,石咏将他扶起来,手上轻飘飘的,再仔细一看,此人几乎完全皮包骨头,体重怕是只有寻常人的三分之二。 石咏见势不妙,当即直接将年熙从病榻上背了起来,他一颗心更是凉了半截,此前他只道年熙是意志力不够强,了无生趣,因此一直卧病,可是现在他总算明白——这位年小哥,他当真病得不轻。 外头石喻已经将车驾都准备停当,且与年家人也都一一打过了招呼,待石咏背着年熙出来,送至车上,石家兄弟两个便陪着年熙,一起往同仁堂那方向赶过去。 石咏看着年熙消瘦的面庞,心里忍不住有一丢丢的后悔,心想:好不容易将人活下去的动力唤回来了,可万一这病症要是治不好,年熙还是逃不过年少早逝的命运,那他这孽造得可就大了。 待将年熙送到同仁堂,乐凤鸣一点儿也不敢怠慢,登时将同仁堂的大夫全请了出来,一起为年熙诊断。其中有好几位大夫,都是替年熙诊了脉之后,默然摇摇头,向石咏表示歉意,随后无声地退出去,表示他们束手无策。 唯独从西北回来的牟大夫皱着眉头,给石咏使了个眼,石咏心领神会。牟大夫便问:“大人,那件东西,我已经一一都按您说的都改了。眼下若是旁人都没有办法,我能不能试试,给这位公子输治疗?” 石咏悄悄问他:“你有几成把握?” 牟大夫看了看年熙的情形,一伸手掌,说:“五成!” 石咏一呆,这时候正好年希尧也自后赶到。他如今名义上是年熙的父亲,听见牟大夫这么说,叹息一声道:“大夫,无论有几成把握,都请尝试一回。我们这里,也早已是什么法子都试过了。” 第399章 牟大夫当真将东西取了出来, 石咏见这已经似模似样,与后世输的设备差不多了。 所有的器材除了针头, 都是玻璃与橡胶制的, 不用说, 都是石咏的玻璃厂与橡胶厂提供的。如今随着橡胶原材料的增加, 牟大夫拿到手上的材料早已经足够诊疗时一次使用的了。 牟大夫议起给年熙治疗的事,石咏与年希尧都在旁边听着。牟大夫所论证的大致是,年熙心思太重, 导致脾胃失衡, 毫无胃口,即便偶尔能吃一点东西, 吃下去的东西也未必能克化得动。长期如此, 身体经不住这样的消耗,便成如此。眼下就算是给他服药, 效果也是一样, 那药被年熙服下, 无法克化收,便也一样无用。 而输的法子,则合了后世的思路, 即在病人进食减少, 或是本不能进食或消化的时候,可以输提供能量。 这边年希尧已经摆出了死马当活马医的架势。年熙是上谕过继给他的儿子,也是他这么多年唯一的一个“儿子”。年希尧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八字是不是也不那么好, 以致年熙一过继到自己这一房,就一直病恹恹的。待到年羹尧出事,年熙更是彻底病倒,眼看不治,这令年希尧几乎五内俱焚。 此刻突然有个大夫遂自荐,说是有个法子,能有五成的把握治疗年熙的病。年希尧怎可能不应下,不让这大夫尝试? 石咏却比年希尧谨慎得多,他让牟大夫将这输的装置和法子演示给自己看一遍。牟大夫知他小心,当下一一都演示了一遍,石咏仔细观察,见早先他提过的注意事项牟某都一一注意到了,又见牟大夫将玻璃瓶吊得高高的,又反复整理橡胶管,免得有气泡留在橡胶管中,石咏已经放心放了六七成,知道这牟大夫已经掌握了输术中紧要的几处关窍了。 “已经试验过了吗?”石咏问。 牟大夫点头:“加上以前在西北尝试过的,总共试验了二十四回。” 石咏心想:这个样本量……年熙这回也只能算是第二十五回 “试验”吧。 但还有最后一样最紧要的,就是那输到底输的是什么。牟大夫在石咏耳边,偷偷地给了个底,石咏登时忍不住微笑,点点头有肃容道:“年兄的情形已经不容我们再瞻前顾后了,就这么尝试一回吧!” 原来这牟大夫在输瓶里装的所谓秘药,正是以蒸馏水溶解糖分之后,祛除杂质,制成的糖水儿。这在石咏看来,应该与后世的葡萄糖应该效用差不多,同时牟大夫对此秘而不宣,也能令这种“秘药”起到一种安剂的作用。 于是牟大夫当真将这输的一整套器械放置在年熙的病榻旁边,然后在年熙手背上找准了青蓝的血脉,扎了针,然后另一头高高挂起的玻璃瓶内,牟大夫特别配制的,无无味的“秘药”正顺着较细的输软管一滴一滴地入滴斗,滴斗的另一头则接着年熙手背上的血脉。 九十月的天气,年熙刚开始只觉得手臂上凉意阵阵,待过了一会儿,忽然寒颤起来。石咏一直在他身旁一步不离地盯着,此刻见到年熙这样,赶紧命石喻去取个热水袋来,里面灌上些温水,搁在年熙的手臂下方,年熙这才好些了。 这时候神智清醒的年熙也忍不住问石咏:“这是什么?” 石咏点着头道:“是牟大夫研制出的秘药,可以救命的。” 他想了想又道:“牟大夫与于老太医早先去过青海战场,若没有那一趟,他们也未必能发现这种救人的法子。” 年熙忍不住扬起脸,望着那滴斗里一滴一滴滴落的药物,同时手臂中到一阵清凉,早先身体里那种躁郁而混沌的觉在渐渐消失,各处的知觉渐渐清晰而锐起来。他忍不住轻轻舒出一口气,道:“倒是没有想到,一场战事,也是可以造就救死扶伤的法子……” 石咏拍拍他的肩:“你若是能睡着,便尝试睡一会儿,我们兄弟在这同仁堂守着。” 年熙不敢动左胳膊,勉强用右臂支撑起身体,面带惶恐对石咏说:“石大人,您这是……” 石咏心想:我这可不是非要盯着你,我是想亲眼见识一下牟大夫的第二十五次试验。但是口头上他百般劝,还是让年熙稍许歪了歪,睡上一会儿。而他与石喻则一直守在年熙身侧,直到整个一瓶“秘药”滴完。待牟大夫赶来将年熙手臂上的针头拔去,石咏哥儿俩一起扶年熙站起来,年熙已经觉得体内生出些力气,甚至在石喻的搀扶之下,能够往前走两步了。 这就是秘药的功效? 这之后,年熙开始接受这种“秘药”的治疗,刚开始是一天一次,三天之后转为每三天一次,期间年熙需辅以一定食,换句话说就是吃一点好消化的东西。 待到十几以后,年熙的病情终于开始稳定。一方面他心魔已除,决心后要过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又见到大伯父一家是如何为自己忧急奔走的,年熙绝不愿就此辜负了年希尧的关之心。再加上牟大夫指点年熙的药物与饮食,一点点调理,年熙先是体重恢复了些,不再骨瘦如柴,气也一天天地好起来。 待到十月尾上,牟大夫终于动无比地宣布,这一回他是药到病除,年熙已无大碍,只消以后好生调养,不再心思繁重,就完全能如好人一般,将来娶生子,也是可期之事了。 石咏兄弟听了这消息,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石咏昔上司年希尧特地找了个机会,珍而重之地来向石咏道谢:“石大人,当年你在造办处的时候,老朽曾大言不惭地点评你的画作……” 年希尧不说,石咏还真想不起来。毕竟那是十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年希尧直接将石咏的画作点评得一钱不值。于是石咏美滋滋地心想,这位年希尧大人,想必是来收回旧的评价的。岂料年希尧说:“如今老朽想来,真是庆幸不已:多亏老朽当年如此评价,到底没有让大人将力都浪费在画艺一途,如今大人才能主持那么多造福世人的大事呀!” 石咏:好动……又动又扎心,谢谢了! 但无论如何,年熙到底是好起来了,不仅体力渐渐恢复,也能支撑着去景山官学讲一两回学,而且还由雍正亲自获准,去了圆明园探视了一次年贵妃。据说年贵妃见到了这个一向亲近的侄子,神一下子好了不少。 可谁想得到,贵妃如此,竟只是回光返照。 自贵妃在圆明园中养病,从未有哪个人敢在这位贵妃面前提及年家的事,所有人都将贵妃瞒得死死的,即便是入圆明园探视的年熙也不例外。旁人怕是难以想象,年熙是怎样强忍酸楚,强装笑颜,安这位早已病入膏肓的姑姑。但是他自从圆明园回来,几乎哭得不成人形,吓到了年遐龄与年希尧两位,差点儿又把同仁堂的几位大夫再请去年家急救。 而雍正皇帝那里,年羹尧的会审已经审结,这位年大将军被定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三十多条是足以处极刑的。据大清律,年羹尧若是如此定罪,连坐范围会极广,包括“其父、兄弟、子孙、伯叔、伯叔兄弟之子,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按律斩,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妾姊妹,及子之妾给付功臣为奴。”这便是要将年家斩尽杀绝了,不仅年羹尧这一房,年希尧这一房,甚至连年氏兄弟的老父年遐龄,也都在被年羹尧连坐的范围之内。 但雍正皇帝直接将会审的结果住了没有公布,也不说具体的处置方法,对外只说刑部会同各总理事务大臣一道商议。 石咏人在南书房走动,对此一切尽知。他心知肚明雍正在等什么,在贵妃薨逝之前,雍正绝不会处置年羹尧。连带的,贵妃之父,贵妃的长兄,贵妃看着长大的侄儿,雍正都不会动。 待进了十一月,正赶上先帝康熙崩逝三周年的子。雍正皇帝在这样重要的子里必须去景陵谒陵。圣驾于十一月八启程,赶赴河北遵化谒陵。在三周年谒陵之后,雍正只带了随行数人,快马狂奔,赶回圆明园,于十四赶到。十五,雍正便下诏,封贵妃年氏为皇贵妃。 可是这加身的荣耀丝毫未能挽回皇贵妃的生命,年氏几乎没有机会体会这样的荣宠,她早已病笃,无知无觉,仅仅几之后,皇贵妃便撒手人寰。 在景陵守陵的十四阿哥在目睹了前来谒陵的雍正帝飞马离去的情形,随后又听说了年氏过世的消息。他免不了立在景陵跟前,伸出右手。暗沉的天空中飘落片片六棱雪花,落在十四阿哥掌心之中。这一位不由得喃喃地叹息道:“四哥,你竟然还有那么一点儿人味儿……” 可是这一点点同身受瞬时被往昔恩怨尽数冲刷去,这一位便冷笑:“身为人君,这全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 全京城的人都觉得,这一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地冷。而皇帝则格外暴躁。 皇贵妃薨逝之后,皇帝宣布辍朝五,为皇贵妃举哀。而皇贵妃丧礼百,正值数九隆冬,官民男女每天早晚齐聚两次祭奠,非常辛苦。而礼部大小官员,则更加可怜。一来因本朝还从未治办过皇贵妃的丧仪,礼部堂官与司官都比较缺乏经验,二来皇帝为了皇贵妃单独私设的规矩很多,众人不免手忙脚。 可是在礼部众人这好一番辛苦劳碌之后,皇帝仍然大为不,指责丧事仪仗草率,不成体统,将礼部从尚书到侍郎等四名主官官阶尽数降了二级留用。庆德虽未降级,可也与众人一起挨了好一番申饬,年过半百的人几乎被活生生骂哭,但也无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主持丧仪。 除了礼部官员以外,倒霉的人还有那些皇亲国戚们。诚亲王允祉实在是嫌天气太冷了,因此在皇贵妃丧仪的时候借故不来,被雍正痛骂一顿,并且翻出了当年与废太子允礽过往甚密的旧账。为此,雍正借口守陵的十四贝子爵位不够,分量不够,直接将允祉打发去了景陵,为康熙皇帝守陵。 除了允祉以外,在皇贵妃丧仪期间,兼管礼部与工部的廉亲王允禩与二部官员也无一例外被皇帝连番痛斥。 京中百官万分惶恐,实在不知道皇帝的情绪到底怎么才能平息下来。岂料皇帝的情绪只在那辍朝五之时曾有短暂的发。复朝之后,这一位皇帝则更以百倍的力投入工作。他的作息与康熙皇帝相差仿佛,寅初必起,晚间亦会批阅奏折直至深夜,每只有两个时辰上下的睡眠时间。 石咏心想:这一位,乃是用加倍工作、充实自己的法子来试图忘却哀恸。只是皇帝这样玩命工作,臣子们一起跟着连轴转实在是吃不消。在南书房唯一能在体力与脑力能跟上雍正的,只有老臣张廷玉。他体恤年轻的臣子们,石咏等在南书房“走动”的官员得以两班倒,这些人才终于能口气。 皇贵妃丧仪之后,中二十七除服,除服翌,四名总理事务大臣向皇帝提年羹尧案审结的结果,公布了年羹尧那九十二项大罪,举朝哗然。但是皇帝最终还是不愿背上亲手诛杀功臣的骂名,恩赐年羹尧于狱中自裁。 年羹尧之父年遐龄,其兄年希尧俱被免官夺爵,年羹尧膝下数子,年富被判了斩立决,其余诸子但凡在十五岁以上者,均配三千里戍边。年羹尧室宗室辅国公苏燕之女被遣归娘家。而年羹尧昔幕客邹鲁、汪景祺等人先后皆坐斩,亲属赐给披甲人为奴。 曾经叱咤疆场、名噪一时的年大将军终于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但是因为有皇贵妃的情分在,年羹尧的老父年遐龄,与长兄年希尧那一房,到底是尽数保住了。 年羹尧的头七那,石咏石喻兄弟着了素服,前往年家那间小院子里问。放眼朝中,也只有石喻有这师兄弟的情分在,石家哥儿俩可以探视年家,不用避忌。 年熙此前经历了皇贵妃的丧仪,又经受了生父自裁的打击。石咏原本很担心他,怕他刚刚痊愈的病体又有反复。哪知他刚见到年熙的时候却觉年熙尚好,虽然比之刚刚恢复的时候又瘦了些,但是神不错。 因年羹尧是在狱中自裁,年家无法像寻常人家那样料理年羹尧的丧事。石咏与石喻也不敢像是寻常时候那样上门致祭。双方只是小心翼翼地坐下来,石家哥儿俩向年希尧与年熙道以问。 年家人则没有别的,只有郑重。毕竟世态炎凉,年家几乎在一瞬之间,衰落至此,敢上门来问的人家寥寥可数。石家除了上门之外,还未年希尧和年熙带来了一些药材补品,并过年要用的物事,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 就因为这个,原本与石咏不算亲近的年希尧,也一下子与石咏络起来。 石咏当即问起年熙未来的打算。年熙答道:“身上有一年的孝期,打算出孝之后,回官学讲读,哪怕是从一个最低品级的教员做起,至少能做一点事。” 石咏听见年熙说“一年的孝期”,登时明白了些什么,抬头冲年熙望望,只见他面平静,从容而自然。石咏便明白年熙已经放下了。若是年熙还当自己是年羹尧的儿子,丧父之后守孝三年没得跑。但此刻年熙只说是一年,那便是承嗣年希尧之后,为叔父服丧的期限。 听见年熙这么说,石咏便知年熙是决意为己而活了。 在石家兄弟辞别之前,年希尧专门找了个机会,单独与石咏说话。 “石大人,”年希尧言又止。石咏赶紧打断,道:“伯父,我与俊公情若兄弟,您请尽管称呼我的表字‘茂行’便是。” 俊公就是唐英,是年希尧的养女婿,也是石咏多年来的挚友。年家遭难,唐英夫妇与年家虽然不是血亲,可也一直卖力奔走,从未畏惧避忌。只是唐英是个典型的技术型人才,格外执着于各种内造品的研制与开发,与仕途并不怎么在意,更加不会有什么逢上官之类的举动,因此多年以后,他依旧是内务府造办处的郎中。 年希尧听见石咏与唐英这样亲近,忍不住地笑了笑,但最后还是对石咏说出来他的请求。lz191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