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之贤弟,你今在此间所说,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是愚兄在此间所听闻的,一个字都不会忘!” 明远于是又啜了一口茶,俊秀的小脸上浮出淡淡的笑容。 “这就好,这样就好!” 他心里得意:这是“药到病除”,这是“药到病除”啊! 第119章 百万贯 原本明远还未意识到自己触发了“奖励”。 但是在他一眼看见自己用“捷径”斗茶, 也能斗出如梦似幻的“茶百戏”时,立即意识到了什么,马上暗中召唤出1127。 按照1127的说法, 他这次获得的赠品——“临时奖励”至少包含三张他曾经使用过的道具效果,而且可能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点被触发。 一旦被触发, 便不可暂停。 如果明远没有遇上可以使用这些道具的情景,那么这次奖励就会被浪费。 明远:为什么我从来不知道这些? 1127(委屈):我也得有机会说才行啊! 临时得到的消息并未让明远了方寸。 他努力尝试与王雱争论,看看是否能够借助此前曾经使用过的“舌战群儒”沙雕特效卡, 说服这位格骄傲的宰相大公子。 当悉的bgm响起时,当肥皂喜剧的笑声掌声背景音响起时, 明远已经完全确认,他已确确实实触发了“临时奖励”——“风雅分茶”和“舌战群儒”卡已经分别被派上了用场。 而明远马上需要决定第三件道具是什么。 据他所知,在他本时空的历史上,王雱是心疾难愈,以至于英年早逝。 除此之外, 王雱情骄傲, 情绪容易动, 也是让他病情一再恶化的原因。 明远提出一系列关于变法的“尖锐问题”,对王雱的刺和影响巨大,因而导致了当场病发。 而明远递给王雱的那一盏清茶, 被明远冠上了“汤茶药”之名, 其中正好有一个“药”字。 ——“药到病除”。 第三张以前用过的道具被顺水推舟地派上了用场。 明远借助这次王雱的犯病, 顺势为他除掉了痼疾。 除此之外, 他还在王雱心中种下了一个观念:新法想要延续下去, 只靠官家赵顼是万万不够的, 新还要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才能保证改革可以延续。 其实在明远看来,王安石阵营里大多是聪明人,王安石难道没有这些政治眼光吗?吕惠卿、曾布、曾孝宽……还有王雱,他们都是轻轻松松就攻克了科举难关的士大夫,他们那么聪明,明远说的这些,他们能想不到吗? 恐怕都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了。 如今明远借助道具,当头喝,让王雱这个王安石阵营里的重要人物能够开阔眼界,跳出争。 如果真的能将他劝醒了,对整个新都会是一件好事。 此刻明远冲面的王雱温文地笑着:“元泽兄福泽深厚,这点小病小痛自然不会有碍。” “但小弟只盼着元泽兄能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王雱重重地点头:“远之贤弟今所说的每一个字,愚兄都已记在心间。” 他说着站起身,拱起双手,冲明远一揖到地。 “远之肯与愚兄说这些,足见情谊!愚兄不尽。” 明远连忙回礼,在心里嘀咕:我这其实也是信任你的人品。 这话他敢对王雱说,在没有别人的情况下也敢单独对王安石说、对苏轼说、对张载说……但他绝对不敢对吕惠卿说、对蔡京说。 王雱看看天,已是不早。明远殷勤想要留饭,也被王雱谢辞了。 “小弟如今有腹的话想要对家中大人详说,又有好消息想要快快回去告知家母……自上次在丰乐楼犯病,母亲就一直为了愚兄而愀然不乐。今次回去应当能让她展颜而笑了。” 王雱要回家与亲人分享好消息,明远也不能拦着。当即嘱咐了门房,去为王雱准备马匹,又送了一件厚实挡风的新制鹤氅给王雱。 王雱临走时没忘了提醒明远:“远之贤弟,之后在汴京城中若是遇到难处,尽管来找愚兄,愚兄不才,但多少还是有点用处。” 说毕王雱微微一笑:“你那生意肯定会有人惦记的。” 我那生意? 明远顺着王雱的视线看过去,刚好看见屋角他刚才用来烹茶的炉子。 明远顿时恍然大悟。 曹太皇一句话可以阻止旁人迅速手黎的玻璃作坊,但是蜂窝煤这样毫不起眼,百姓常却又离不得的物事,曹太皇绝不会过问,勋贵豪富之家也不会放过。 * 高家旁支出身的高绍祥正在观摩泉镇上的一处院子。 从大名府一带运来的石炭正通过陆路,源源不断地运至这里,送进碾子碾碎,然后与黄土混在一起,拌匀,模……制成一块一块圆柱形,内中布眼的“蜂窝煤”。 “打听过了吗?是一模一样的?” 高绍祥询问身边的管事。 “是的,打听过了。” “我们的人先去了京兆府,正好遇上那边的作坊派了一名管事到汴京来,说是要在汴京城外新设一个作坊。我们就派了两个工匠假扮成找工的伙计,混进山镇那个新作坊里去,将模具看过,泥的配比也都一一记下,绝对是一模一样的……” 高绍祥心里意,便也不想再听管事唠叨。 他一转身,道:“就这样吧!” 远处,有两个伙计正在七手八脚地试图点着刚刚制成且晒干的蜂窝煤。他们先是点燃了一团稻草,然后用力挥动蒲扇扇风,烟气立即往高绍祥这里卷来。 高绍祥连忙从袖中出手巾,轻轻地掩住口鼻,随口问:“这些真如京兆府的人说的那么好,容易点着?” 管事转转眼珠,答道:“比之原先那一块一块的石炭肯定是容易点着的!便宜也是真的便宜。” 高绍祥点头:“也罢了,好用就行。反正都是给那些买不起木炭的人用。” 汴京城里的高门大户,自然还是用上品木料焖制而成的木炭,烟气少,但是价格昂贵。 相比之下,这种蜂窝煤是碾碎了石炭掺入黄泥制成的,成本低廉。而高家的作坊另有一件——从太原府一带运来的石炭,不用缴纳路税。 开玩笑,高太后家的生意,还用得着缴税吗? 所以,高绍祥很有信心,这新建作坊出产的蜂窝煤,在眼下正到来的冬季燃料市场上一定会独领风,挤掉一切竞争者。待到明年后年,这一行便又是高家一家独大。 对了,听说宗室里也有人想掺和一把。 到时候得托人去问问高太后的意思。 高绍祥正想着,忽听身边的管事毕恭毕敬地问:“什么时候送去城中发卖妥当?” 高绍祥想了想:“北风起了,就在这两天吧。你去安排个识字的伶俐伙计,去城里的刻印坊问问,印个仿单,然后再在《汴梁报》上打个‘广告’!” 管事双眼一亮,赶紧恭维高绍祥通晓时事,明察世情,不愧是高家最为倚重的实业好手。 如今汴京百姓都已经很认《汴梁报》,但凡在那上面打出广告的,无论是正店脚店的吃食生意,还是瓦子里新登台的伶人艺伎,多半都能掀起小小的热,火上一阵。 高绍祥顿时面得意,在管事和伙计们崇敬的眼神中离开着作坊。 他哪里知道,印仿单,打广告,就等于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全部告诉明远。 这些仿单,连同即将被刊登在《汴梁报》上的广告词,在刊印之前就被送到了明远手里。 史尚望着明远平静的神,心想:不知明小郎君遇上这种阵仗,会是什么反应。 对手……可是高家啊! 他哪里知道明远心里有一个声音正在兴奋地大喊: ——打起来! 明远手中的几项产业,都是一面世便独领风,独孤求败。市面上基本上没有对手能与他竞争。 但是现在,老天爷终于给他送来一个对手! 还有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事吗? 想到这里,明远不声,先抬起头问管着蜂窝煤“分厂”的杨管事:“老杨,你怎么看这事?” 杨管事思索了片刻,面带羞惭地对明远拱手道:“郎君,有件事小人需与郎君说分明。前些子,有两名伙计在作坊招工时来了山镇,干了两天,就悄么声地不辞而别,只拿了预支的一点工钱。” “小人问了其他工匠,都说这俩伙计不安分,问东问西的,恐怕是,恐怕是……” 商业间谍! 明远在心里替杨管事补足。 在这个商业法规并不完善的时代,“竞业止”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闻所未闻。派个工匠,假扮伙计,到对手作坊里打探消息,这再正常不过了。 “杨管事,这不怪你。” 明远微笑着回应:“最多你以后不要给新人预支太过工钱就是了。” 杨管事听得心里一松,和史尚一起呵呵地笑了起来。 “再说,咱们那蜂窝煤真正的‘机密’,这两个伙计也还没轻易打听到不是?” 杨管事直到这时才出神神秘秘的诡笑,重重点头。 山镇上的炭厂出产的蜂窝煤,可不只是煤粉和黄泥混合,其中还会加入一些易于引火的成分。这些是只有高级技术人员才会知道的内情。 明远:很好,看来大家身上都有点儿“腹黑”属。 然而,史尚和杨管事的此刻自信,在高家的炭行大张旗鼓推出“新品”蜂窝煤的时候,很快被打击了个光。 高家炭行出产的蜂窝煤,是真的便宜,便宜到杨管事怎么都不能理解—— 明远的蜂窝煤厂,哪怕是一分钱不赚,也没法儿把价格得那么便宜。 而且高家利用财力上的优势,在刻印行印制了大量的仿单,甚至还加印了《汴梁报》奉送,在汴京城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优势。 顿时,“蜂窝煤”这个崭新的名字一两内就在整个汴京城内人尽皆知。 高家炭行门前拍起了长队,人人都为能买到这种“新品”为荣。lz191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