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是商贾人家,可喻家到底是做官的,喻母如何都瞧不上这个儿妇。 王氏生得虽美,但情却是个温柔寡淡,不说话的。有时受了些小委屈也憋在心里,想着息事宁人。 喻母每每刁难,喻潘起初还会相护,可子久了便有些不耐。后来他又念起孝道,便安王氏要乖顺些。他在外辛苦为官,她应该做个贤内助,不该让他后宅难宁。 王氏终究还是受不了,开始找喻潘诉苦。喻潘渐渐不耐起来,两人也因此生了些龃龉,时发小吵。 谁又知后来王氏怀孕之时,他耐不住寂寞,很快便与来家里做客的表妹林如蔲勾搭上—— 那时候喻母的堂姐带着女儿来汴京做客,在府上小住几。 堂姐家中不如喻府,丈夫虽是个七品芝麻小官,喻母却是出了名的护短,一心向着自家人,又看这外甥女如蔲出落得水灵标致。 堂姐说如蔲还未婚配,她心里也跟着叹呀,可惜可惜,潘儿早已娶妇!他那妇人有点钱财,但就恐这出身会毁了潘儿仕途,当初若能早些见到如蔻......嗐呀,罢、罢、咱也不说这些了。 哪知有一误打误撞的,林如蔲进错了房。 那时喻潘醉酒,在屋里见到表妹时不由一怔。自王氏怀孕数月以来,他便空虚了许久。可家中这时候偏来了个如花似玉的表妹,那花枝影下的窈窕靓影比王氏当年不差分毫。 喻潘越想,心火难泻,白里窥见表妹纤纤身量时早动过求的意思,恨不能拥佳人。这时人竟在他屋里,可不是上天送来的?他痴痴念着,伸手拉住林如蔲入怀。 一个血气方刚,一个婀娜多姿,借着酒意绵不休,两人竟一夜荒唐,有了夫之实。 翌清早堂姐便带着啼哭的林如蔲见喻母,在喻母跟前狠狠骂了顿自己女儿。又说事已至此,让如蔲做妾也无妨。 当年喻潘的父亲仍在,读书人家出这样的丑事他已经羞愤不已,毅然不许自己儿子纳妾。 自然堂姐虽如此说,喻母也不愿委屈外甥女做妾,这事一时间竟没有转圜之地。 直到后来王氏诞下女儿,喻家人虽然没说,但脸上却不好看。后来又突然得知林如蔲有了身孕,只好让喻潘先纳妾。 王氏不肯,把自己关在房里哭了一宿。喻母狠狠敲开她的门,说:“你委屈?我这老太婆还委屈呢!如蔲清清白白的姑娘与你们做妾,你也是捡了大便宜在!” 后来之事... 林如蔲生了个儿子。 喻潘与王氏早已有了口角之争,那是个脾气倔的,又怎比蔲儿知心知热的好?偏蔲儿还是个好儿的,自己受了王氏冷待,却还要在他跟前为王氏说情。 两相比较,他越看王氏越是厌弃。 彼时王氏已是心肝俱断,想同喻潘和离。但喻潘不肯,他是读书人,道是□□另娶名声不好听,除非是因由王氏的错过来休。 王氏起先不肯,执意想和离,却舍不得骨女儿。这时喻家却退一步说,只要她肯被休,便允她带着女儿回扬州。 王氏终究还是应允了,带着女儿回扬州娘家,可没两年却在娘家郁郁而终。 这些年夫情分,王氏死时喻家没遣人来吊唁,甚至连一声问也无。 直到王氏死后的十年,喻家才遣人来扬州,要把喻姝从鱼米富庶的扬州接回天子脚下。 一开始外祖王丛之并不答应。 他虽是商贾出身,做的是水上生意。但这些年经营得善,早在扬州富甲一方。 他心里哀叹女儿当初的无知,更恨喻家当年的所作所为。家中又不是养不起,自然不愿外孙女再回到她母亲的伤心地去。留在扬州有甚不好? 何况喻家那些个心思,王从之即便年逾半百,仍旧耳聪目明。 书香门第的嫡女落外头十多年,传出去也难听。 加之姝儿快到了议亲的年岁,喻家是想从儿女亲事上谋些好处呢...... 至于是什么个好处。 其父喻潘现今任国子司业,从四品,虽是个不大不小的文官,但祖上几代都有子弟中进士,后来气运好些的也都在京中谋下官职。 到了儿子这一辈,喻成邺、喻梁在喻潘四子之中最出,已是贡士,正是专心备考殿试之时。 若是来金榜题名,要在京中谋差事,少不了要费心思打理...... 姝儿随她母亲,生了一副好相貌。秋月雅姿,芙蓉之。过豆蔻年华时,扬州便有不少人家上门来打探。 不比王氏寡淡沉郁,姝儿情则水灵剔透,凡事一点就通,不知要胜多少筹啊。 王从之本不想让外孙女回喻家蹚这滩浑水。 当喻家的人连连在王宅磨了三,硬是赖着脸皮不肯离去。王从之烦不胜烦,正要喊人挥家伙赶走。 此时却是喻姝跑到众人跟前嘻嘻笑说:“阿翁,我愿随婶娘回汴京。” …… 这头喻姝头珠玉,靠着喜轿软枕缓缓阖上眼。 喻潘和林如蔻想利用她给喻家子弟谋仕途,既然如此,她便来帮上一把吧。 这世上没有鬼神,没有报应现身,那便由她来打造这天道。 只是一个闺阁女子,若单靠这重身份又能翻出多大水花来?终是有点不便。 虽然盛王在诸王中圣宠寡淡,名声风,但对她而言足够了。 两个月前她咽着阿娘的仇,在林氏面前跪拜侍奉。 细心暗察,费尽心力,在私下多方打探,知道她那继母林如蔲手里曾有桩人命案子。 死者是个叫吴唐的佃客,四十来岁的汉子,三年前在喻府做过马夫。后来吴唐不知怎的被赶出喻家,却在两年前走水路下扬州时,掉江里淹死了。喻姝约莫知晓是林氏的手笔,吴唐跟在她身边多年,定藏着不少事。 吴家一家子都是崔家底下的庄户......崔家把女儿崔含雪嫁给四皇子,她最容易入手的,也只能从崔含霜那儿。 崔氏乃是汴京名门,崔大官人的官位也高,是从二品。若是寻常引见,恐怕崔含雪未必会好好见她。 而她嫁了盛王后,与崔含雪也算是妯娌,这倒是一条最好走的路。 …… 外头锣鼓吵得脑壳微,喻姝伸手缓缓额角,也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有人高声:“落轿——” 王府大门前拥着一大堆穿红着绿的人,喜轿帘半掀,里头戴金丝凤冠的妙龄女子探头,迈着娉婷的步伐出来。 喻姝头的珠翠,翠缕红丝十分灼目。她本就生得白皙,一身喜服衬得人儿肤光胜雪。生把斗里的谷豆往大门撒,小孩一窝蜂围地上捡豆子,宾客们瞧着嬉笑说闹,她笑盈盈垂下眼眸,娇靥美。 过了大门跨马鞍,有喜娘引她进屋坐虚帐。 喜婆身穿紫褙子,头戴大红花,笑眯眯说“小娘子在这等一等罢”,而后便挥挥手,把哄闹的宾客带出屋子。 门一关,只留下服侍的采儿,这下屋里彻底安静。 “姑娘累么?” 采儿悄摸过去扒门看,“现在外头没人哩。” 喻姝松了口气,终于不端坐。她活络了一会筋骨,便摘了发沉的凤冠往上躺去。 新婚呀。 她眯着眼看头顶帐面的两只颈鸳鸯, 新婚是好,就可惜盛王名声不好,府里女人太多。不过她从不为自己亲手选的路后悔,比拉下喻家那对夫,其他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来的时候是傍晚,她躺了半晌,察觉窗牖外天渐深,屋外的动静也越来越大。 采儿往窗外探一眼,提醒人快来了。喻姝忙起身整拾,将搁在头的凤冠安安稳稳戴上。她执起羽扇,端坐在头。房前围着的宾客越来越多,落影乌泱泱一片。 在一阵哄闹笑声中,屋门忽地被打开。喻姝轻轻抬眼,瞧见一身穿大红喜服的男人朝她过来。 那男人生得很俊气,狭长狐狸眼,眼鼻间点墨。他身形高大结实,宽肩阔背,倒合衬那喜服猎风。他被众人拥簇进来,脚步稳健,脸上略有笑意,一双眉眼间尽是那风潋滟。 素来知道皇帝坐拥天下美人,大周几代下来,皇子的相貌不会差到哪儿去,但眼前这位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魏召南高大的身影立住,先是低眉看她一眼,伸出手。 软语温言道:“请夫人共牵同心结。” 喻姝轻轻点头,将手自然而然托在他宽大的手掌上。两人齐出门,喜娘笑盈盈地递来同心结。他伸手接过,结在手执的笏板上,又将另一头搭在她手上。 “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好呀、好呀!” 喜婆笑得大红牙直咧,推着两人进屋对拜。屋外挎香篮的妇人们也一同涌进屋,抓一把篮子里的铜钱、彩绢、果子抛来。 屋外的天已经全然黑下,新婚房内光华灿烂,燃着十几对蟠龙双烛。 面扑来花彩的零碎,喻姝闭起了眼。等妇人撒完帐,她在热闹声中眯起眼,宾客里不知不觉多了几位衣着华重的男人。 其中一人慢悠悠走出来,跟别人打笑了几声,后来两只眼睛转到了她珠半掩的娇靥上。 只见那小脸莹白,姿天成。现儿绛微抿,眼眸始终垂着,腆腆而笑的双颊间似有娇憨之。 那人愣了一瞬。身旁人推他一把胳膊肘,他才忙笑说:“果然孙女官看中的人不会错,五弟福呢,弟妹好容。” 说话的人身穿华锦蟒袍,金缕带束,一副淑人君子模样,又贵气无比。 喻姝瞄了一眼,正疑心是哪位宗亲,听到身旁淡笑从容的声线,“三哥说如此,便是如此了。” 他的三哥...琰王? 当今皇后膝下无子,大周无储君。而琰王今年二十有五,生母杜贵妃圣宠优渥,娶的又是高门荀家的女儿,如今在汴京的风头算最盛。 女子的觉向来灵。即便她不曾抬头,却能觉身上落了道炽热的视线。 “是不是该合髻了呀?” 好在喜婆撇开话场。饶是再能说会道,喜婆在这样身份的人跟前还是不由自主收了点。试探地问,递上一把剪刀。 喻姝终于好抬头,莞尔接过,从盘头乌发里出一咎剪下。 她与新郎的两缕发被一彩绸绑着,收入匣中。又在一众宾客跟前共饮杯酒,大婚也算成了。 这厢宾客散尽,屋里落了好大安静。那大红喜绸高挂,案上摆小山叠的喜果。明暖的烛火静静燃着,照出榻两道溶淡的影子。 喻姝先唤了一声殿下,起身就要行礼。那男人接过她手执的羽扇,好一番宽说今辛苦。 她又打量一眼跟前的男人。 嫁过来之前魏召南风名声在外。她也知道官场应酬的那点事,寻常人会些宝物妾,遑论是这种王爷,从不缺别人往他们身边美姬。 有几位王爷声名好些,明面上不肯收,私底下美姬相貌若真中意,也会一两个进府做通房丫头。 再好些点比如琰王,据人说倒是不在女上心,别人送的美人一个都没要,娶妇多年府里只就正头夫人和一个侍妾。 但魏召南又与他们不同,近身伺候的婢女都要平头正脸的。别人给他的,要是有几分容姿的便照单全收,往王府带。 喻姝早就晓得这档事,但眼见他说话也算温声轻语,暗暗思忖倒还有点体贴。 两人初见的这一眼还是在今大婚上,但也不算十分盲婚哑嫁。Lz191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