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南下去买种子,价钱应是不会很高,毕竟这边的消息还没来得及传出去,待到这胶底皮靴出名以后,再想买种子,价高不说,怕也比较困难。 看着杜构骑着马匹渐行渐远的背影,罗用缓缓倒转了驴车,让五对带着他回到村里。 算算时间,距离贞观十七年的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还有七八个年头,不知道这一次,历史是否能够改写。其他人罗用既不认识也不了解,所以并没有太多想法,但是对于这个杜构,罗用希望他可以好好活下去,而不是因为一些与他无甚相干的事情,平白落得一个死于边野的下场。 杜构在夏季的时候到来,给罗用带来了占城稻的种子,还帮他做了一批十分致的牡丹坐垫,罗用打算拿这些坐垫去拍皇帝的马。 走的时候,杜构穿走了一身羊绒衣,一双胶底皮靴,还有几样从罗用这里学得的手艺,就是不知道这些手艺,是否能够稍稍改变他的命运。 第126章 破功 离石县城中那些商贾富户,倒也不仅仅只是在立功德碑这件事情上面较劲,为了能赶在落雪前把这条路修出来,他们也花钱请了不少民夫。 从离石县过来的那一段路是最早竣工的,那附近村子多,有很多村民参与铺路。从西坡村出去的这一段路铺得也比较快,因为有罗用那些弟子,以及不少定胡人前去帮忙。 另外,马王两家认捐的路段虽长,他们请的民夫也是最多的,分成几段同时作业,修路的速度同样不慢。 等到十月初十这一天,绝大多数的路段都竣工了,只有少数一两个地方还在收尾。 田村正那两便领着一些西坡村的村民,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地跑,看到哪里没完的,就停下来帮一把。他们来去都是骑的燕儿飞,靠近西坡村这边的路段又都已经修完了,车子骑在上面,那叫一个又快又稳,村人都说这才是真正的燕儿飞呢,从前那最多就是个雀儿飞。 别个村子里的村民见他们骑着燕儿飞来来去去的,就很是眼热,西坡村这两年的子好过啊,家家户户都挣钱了,好些人家里头都买了燕儿飞,现如今再把这条路给修出来,往后进城可就方便了。 于是很多人就也想买燕儿飞,那燕儿飞的价钱倒是一直没有变化,就是三百钱,现在也不像从前那么难买了,若是拿不出钱,用石竹子做些链子也能换来,他们这些村子里也有人做竹链子,不过先前大多都拿去卖了钱来。 只可惜眼瞅着就要落雪,等到了下雪天,燕儿飞就不好使了,不过有了这条水泥路,不管是赶着牲口拉车,还是自己推个独轮车,比从前那肯定还是好走省力又平稳。 大伙儿齐心协力,总算在落雪前把这条路给修了出来。 也是老天爷开眼,今年的初雪来得晚,直到十月十三这一才下了第一场雪,这在近几年里头也算是比较晚的了,像去年,九月中下旬就飘起了雪花。 这条水泥路修好了以后,他们这一片未婚的小郎君小娘子们便更走俏了,尤其是小郎君们,十里八乡,很多人家都愿意将自家闺女嫁到他们这一块宝地。 借着这一阵东风,那林秋的婚事终于也定了下来,说的是离石县西南面的一个农户人家的小娘子,对方今年十六,比林秋小两岁,也是家里的老幺,上面还有几个哥哥姐姐,均已婚配。 西坡村地处离石县西北面,这一边到处都是山,也没有什么好地,向来就是个穷地方,若不是出了个罗三郎,他们这里一般是娶不着西南面那片地方上的姑娘的,那边土地平整,整体来说要比西坡村这边相对富裕些。 林家那老两口近来也很高兴,对于婚事的准备十分尽心,钱财自然也没少花。 罗大娘两口子整在许家客舍干活,对于家里头的情况也不太了解,另外那两房,难免就有些犯嘀咕了。 这一天气不错,不刮风不下雪的,还出了大太,等到头升高以后,就有一些村妇挎着篮子到村口这边洗衣服。 其中一个年轻妇人就对林大嫂说道:“听闻你家阿翁前两在小河村那边买了一对鹅,可大可漂亮了,言是要给家里的小郎君行奠雁礼之用。” 林大嫂自然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于是便笑道:“六郎的婚期也近了。” 因为两边的年轻人都够岁数了,这婚事也就没拖太久,林父林母急着要给林秋办婚事,那边对林家的情况也算意,又不想错过这一门好姻缘,于是便也答应得快,只待把该走的都程走一走,年前便要成婚。 对方也是个闲的,见自己这一,竟没能把林大嫂的气给起来,于是便又道:“你家翁婆也是舍得,听闻这回这聘礼重得,在咱们村还是头一份。” 既是头一份,自然也就越过了林大嫂林二嫂她们去,那林家老两口确实偏心,想当初那罗大娘进门的时候,可是连林大嫂林二嫂都不如,现如今倒是舍得,还不知道花了多少林五郎和罗大娘两口子挣回去的钱,心里头也不亏得慌。 “听闻这回这个新娘子,嫁妆都有好几车呢,跟咱当初那时候可不一样。” 林大嫂到底也不傻,这时候与外人合起来说自家未过门的弟媳,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倒不如先抬一抬她,自己面上也有光,毕竟她自己也是林家人不是,这种条件的媳妇子,这种规格的嫁妆,在他们村也算是头一份的。 “那倒是,他们那边的人向来富裕。”那人没在林大嫂身上找着什么突破口,便有些意兴阑珊地歇了。 小地方的人过子,相互间都看着呢,暗地里也有较着劲儿的,这回林家说的这个媳妇子条件确实好,眼热的人也有,就那林秋有啥,不就是仗着耶娘偏疼,不就是攀上了罗家这一门亲戚。 村子里也有那几个人暗恨林家人能攀上罗家这门亲戚,自己却没攀上,心里头本来就拈着酸呢,偏那林家的行事又常常落人口实,林大嫂林二嫂气恼家中老人偏疼林六郎,常常出去与人抱怨,这一来二去的,村里头关于他们家的闲话自然就格外多些。 那些话里头,不少都是说林五郎罗大娘两口子吃亏,林父林母偏心眼。虽然有罗用先前那一番言辞作态,林父林母对于罗大娘也没有产生太大的看法,但心里头难免也会有些疙瘩,好在她们小两口现在整都在外头,一天到晚的,也难得与林父林母打个照面。 这一头,林大嫂这回当着别人的面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待回到家中,忙过一之后,这一晚休息的时候,便与她男人抱怨: “耶娘这回也是真舍得,咱家又没个金山银山,这还做着豆腐呢,辛辛苦苦挣俩钱,他们花着倒是不心疼。” “花在六郎身上,他俩向来不会心疼。”林大郎不嫌事大,还给她扇风。 其实他自己心里又何尝没有不,只是自家兄弟婚事将近,这时候家里若是闹腾起来,还不知道要怎么被人笑话。 “你说,这婚事完了之后,咱便跟他们分了吧,各挣各的。”林大嫂与他商量道。 “你说分就分啊?”林大郎叹气。分家这事他也想啊,可这事他说了能算吗?现在他们虽然也能自己攒些私房,但是这家里的大头,终究还是被老两口捏在手里头呢,这一年做醋卖醋的,也挣不老少,还有这几做豆腐卖豆腐挣的钱,他也是一个子儿都没见着。 “哎。”林大嫂推了他一下,小声说道:“要不然咱跟五郎两口子说说?” “你可赶紧给我歇了这心思,当心到时候那罗三郎再给你记恨上。”林大郎连忙道。 “三郎瞅着可不是那样的人。”林大嫂依旧在林五郎和罗大娘身上动脑筋。 “哼,你瞅着他倒是个心慈手软的?”林大郎哼道:“你可是忘了当初田胜两口子那事?” “……”林大嫂不说话了,当初他们村人一起收拾田胜两口子的时候,虽说也没怎么动手,但那场面也不是好玩的,当时村里头的小孩都没让去,在场那些人里头,其中就属罗用年纪最轻。 林大嫂回忆了一下当时罗用面上的神,时间久了,也是有些记不清,但有一点她记得很清楚,罗三郎对于那田胜两口子,可是没有什么心软和同情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冷漠的。 “当初他让五郎两口子去许家客舍做活,每月又肯给那么些钱,不就是为了把他俩摘出去?说难听点,这就是花钱买清静呢,也算是给咱家留着面儿了,你这时候再敢把他们扯进来看看?”林大郎担心自家婆姨做出什么糊涂事,便把话摊开了给她说。 “我也就是这么一说。”林大嫂哼哼道。那罗大娘从前也没什么,现如今她那兄弟出息了,自己便要处处忌惮,那两人整在外头干活,家里边也不帮忙,纺线织布的活计都是她与林二嫂在做。 前些时候县里头的人过来收税,那罗三郎倒是让林五郎带了半匹麻布回来,言是他两口子在那边干活,耽误了家里织布的工夫。结果林父却不肯收,又叫林五郎给他送回去了,说他们已经拿了工钱,这时候若是再拿布匹,别人家还不知道要怎么说他们林家人。 “二房那边近来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今我与她说这聘礼的事,她竟也不搭腔。”林大嫂想了想,又说了一句。 “还能想些什么,她阿耶现如今也在水泥作坊干活呢,原本人家嫌他年纪大不肯收,后来还是罗三郎说了话,让他帮忙劈柴烧火,瞅那意思,像是打算让他学看火,那看火的工钱可不低,一能有三文钱,还管饭,她这会儿心里头正高兴呢,也是不想旁生枝节。”林大郎解释道。 “我倒是没听说这个事。”林大嫂又叹了一口气,家里头少了罗大娘,她们两妯娌要干的活也比从前多了,整都不得闲,这回这新媳妇早早进门倒也好,到时候多少也能帮她们分担一些。 “睡吧,明还要早起做豆腐。”林大郎打了个哈欠,又翻了一个身,便再没动静了。 秋收结束以后,西坡村的豆腐买卖就又活络起来了,先前那段子,又是修路又是做豆腐的,忙得那叫脚不沾地,就连在别的地方传得沸沸扬扬的第六谷,在他们这里也没能掀起什么波澜。 这会儿路虽修好了,他们这片地方上的人却也没怎么闲着,做豆腐的做豆腐,造纸的造纸,上工的上工。 这一年的赋税上去以后,各州郡官吏的工作也告一段落,郝刺史要去长安城面圣诉职,出发也有三五了,罗用托他带了一双靴子给皇帝,是时下常见的马靴款式,只鞋底用了杜仲胶,鞋面用的是鹿皮。 另外罗用也给郝刺史送了一双,因他这回进京不用骑马,罗用便让冯皮匠给他做了一双皂靴,类似的款式,却并不是白底黑鞋面,而是近黑的杜仲胶鞋底,鞋面用的是一块上好的羊皮,鞋里絮了一层绵,想来他这一路坐马车去长安,应该也不会太冷才对。 因羊皮本来的颜不够好看,冯皮匠从罗用那里取了染料,花了不少功夫将这块羊皮染成青,青的鞋面黑的鞋底,皂靴的款式,再配上郝刺史那一身大氅,着实很好看,就算大氅里面出一个高领衣的领子,也并不会显得十分突兀。 上回罗用去长安,就多亏了郝刺史的安排,这回除了那一双靴子,罗用另外还托马氏商行将那一批牡丹坐垫运去了长安城,到时候肯定也要郝刺史帮忙,才能献到中。 罗用对于这个郝刺史还是十分的,虽然他平里在离石县这边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照罗用的样子,但这前前后后,罗用着实也是给他了不少麻烦,近来长安城那边不少人对罗用表现出敌意,不知道郝刺史这一次进京,是否会受到某些人的为难。 · 数之后,长安城中。 郝刺史他们那一辆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天气寒冷,天空中淅淅沥沥地落着雪粒子,打开车窗往外头一看,外头那些来去匆匆的长安人,人手一把油纸伞。 等到了落脚的地方,郝刺史便问人说:“我听闻长安人不喜用油纸伞,怎的现在看来,像是人人都用?” 对方并不知他是石州刺史,也没做多想,笑着就说了:“原本也说是不用的,这不,大冬天一下雨就冷得慌,实在扛不住了,也就三两的工夫,这油纸伞便大街都是了。” 第127章 捡便宜 罗用这一次之所以献上这一双靴子给李世民,并不是为了给他本人穿着,而是想要让他看到这种靴子在军事上的作用。 这并不是一个真正和平的年代,按这时候的势力分布,大唐占据中原地带,西南有吐蕃,西面有西突厥,北面有薛延陀,东北又有靺鞨、室韦,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而周边那些国,又有哪个国家不想拥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呢,尤其大唐的国土又是如此的肥沃富饶,在这种情况下,边境上的大小摩擦在所难免。 既然战争在所难免,罗用就希望大唐的士兵至少能少死一点人,都说战场上刀剑无眼,但是除了正面对敌时候的受伤和死亡,漫长的行军路线,以及恶劣的作战环境,往往也在大大地消耗着士兵们的健康和生命。 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哪怕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伤口,都会让你到鬼门关前走一遭。没有一双舒适的鞋子,却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所以很多人都会受伤,就像从前的马匹没有钉上马掌,蹄子若是磨坏了,这匹马便也就废了。 在这个时代,战争不仅意味着血和牺牲,它还意味着走不尽的漫漫长路,意味着严寒和酷暑,意味着莫测的天气,还意味着疾病和死亡。 罗用能想到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也能想得到,作为一个帝王,他对于军事的了解和重视,绝对不是罗用这种闲散人能够比得上。 所以当郝建平献上这一双胶底皮靴,告诉他这种靴子的好处的时候,这位帝王原本还透着几分慵懒的目光,登时就变得凝实起来,在那样的目光之下,郝建平只觉得自己手上那一双靴子如有千斤重。 当天下午,长安城中便有几位官员意外收到进面圣的旨意,匆匆赶到中,不多久,又匆匆出得来,稍作安排之后便各自带人出城去了,在这雨雪加的天气,骑着快马头也不回地冲出了长安城。 皇帝陛下令他们到秦岭地区去搜集大量的杜仲树叶,就地建造仓库用于储藏,至于后续的工作,他届时会派人前去告知,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杜仲叶,另外还有杜仲的种子以及杜仲树苗,也要尽量收购,令人运来长安城,届时皇帝陛下会令人将它们种在长安城周围的山区。 安排完这些工作之后,李世民又召见了唐俭。 “卿近来可好?”皇帝陛下笑眯眯坐在木榻之上,身上的衣衫并不厚重,但他却不觉得冷,唐俭也不冷,里的能工巧匠们早就在这个殿里修了地暖砌了火墙,据说都是从那火炕改造而来。 今年入冬以后,几把火烧下去,这里头到处都是暖烘烘的,大臣们上朝的时候也不再叫苦不迭了,铺个垫子坐在地面上,也是暖洋洋的,就是有些个老头子被这地暖一熏,就犯困,倒是闹出了一点笑话。 “回陛下,臣一切都好。”唐俭躬身道。 “坐。”皇帝陛下赐坐,这回倒不是给个垫子叫他坐地上,而是让人搬了一把胡凳过来,两人对面而坐。 “我听人说,你上回从北方回来的时候,还特地拐去了离石县。”两人坐定之后,皇帝陛下就问了。 “回陛下,我们那时候从草原地区南下,一路从关内道过来,过了孟门关以后,便听当地人说,离石县西坡村那罗三郎,在村子里头修了一条异常平整的水泥路,于是便也过去瞧了瞧。”唐俭回答说。 “何为水泥路?”皇帝陛下耳目众多,这件事他其实早有耳闻,不过他那时候正在全力主推玉米,便没有在这件事上多下工夫,更没有让人宣扬出去。 “此事说来也是有些神奇,当地人不过是将黄泥石灰等物和一和,摔成泥坯经过一番煅烧,再碾成粉,如此便成了水泥,用水和上就能用,铺地修墙,比寻常泥土坚固许多。”皇帝陛下既然问了,唐俭自然是知无不言,当初他也是稍稍去参观了一下水泥作坊的,虽然不知道具体配方,但对于制作水泥的过程,多少也是有些了解。 “竟有如此奇法,怎的你当时回来,却也不来与我说说?”皇帝陛下就说了。 “那石州刺史竟然没有将这件事禀报给陛下?”唐俭当即甩锅。 这也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凭啥事事都要来禀报啊,想他唐俭对这大唐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甚至几次都差点丢掉了小命,不过就因为收了人家几只羊羔,就把他给贬官了,换了谁心里头能舒坦? “却是不如你说得这般清楚。”李世民当然不能说石州刺史没有禀报给他这件事,真要这么说了,不就证明石州刺史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自己这个皇帝当得窝囊。 事实上,石州刺史也是有把这件事禀报给他的,这会儿话赶话,也就是这么一说。那郝建平乃是经由科举一途出仕,家世背景原也没有长安城那些刺儿头们那般深厚,行事颇为谨慎,而且也很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 君臣二人又说了一番话,然后皇帝陛下就表明了自己这一次宣唐俭进的用意,他其实就是想让唐俭再跑一趟离石县,与那罗棺材板儿谈谈条件,最好是能帮他把这杜仲胶的方子,还有那水泥的方子,一并给他过来。 “陛下既然想要那两个方子,何不干脆宣那罗三郎来长安?”唐俭建议道。 “卿可是怕这风雪天气不好行路?”皇帝让你去办事,你丫去就是了,竟然还敢推三阻四。 “这些许风雪又有何碍,如何能够比得了外。”当年唐俭跟突厥王谈判的时候,可是差点就把这条小命给留在了外,大唐之所以能够顺利灭了东突厥,可还有他唐俭的一份功劳,就算你是当皇帝的,也不好卸磨就杀驴啊。 “卿此去,还是多带几个人手,裘衣暖炉,也都备得齐全些。”反正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不知陛下此次,又要给那罗三郎赏些什么?”总不能让他两手空空过去找人要东西吧。lz1915.cOm |